作者: 孙和声
经济转型是近年来我国流行的用语,政府出台的许多转型计划,也多得令人眼花,易使见树不见林,也理不出一个有条理的头绪。
在发展经济学,所谓转型,通常是指產业结构的结构性转型,也就是第一、第二与第三產业间的量变与质变,量是个增长的概念,而质则是个发展的概念。
除了特殊情况,如油气盛產国,传统经济的结构通常是农林渔牧业占绝对优势,服务业次之,而当一国发动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时,工业的占比会递增,达到饱和后,才转向服务业,终而形成一个服务业通常占60%或以上,工业30%以下或农业10%以下的產业结构。
只要看这个產业结构的构成大体上可知道一国的发展阶段,是处于发达国或发展中国家。发达国的基本特徵是,曾有一段时期,工业占比高达近40%,而后递减。
工业,特別是工业中的製造业,也多是较资本与技术或知识密集的製造业,故不但生產力高(自动化高),也多生產较高增值的產品,以维持其较高工资与生活水平。此外,发达国如美日韩,因薪资与福利高,许多公司寧愿僱用非正式的员工,而非正规员工,以节省人力支出,增加灵活性。
因此,若一国在尚未走完工业化的进程时,便转向服务业的话,除了小国外,如户森堡类的微型国外,其人民的一般薪资水平不会高,也容易產生长期的贸易逆差,更不会积累出足够的人才、资本、技术来促成產业升级。目前的大马就是处于这一不上不下的尷尬状態。这也是近10多年来大马增长大幅放缓,薪资大体上停滯的主因。何以致此?则说来话长,既有朋党权力寻租,也有教育政策失误等多因素。
实事求是地看,在1990与2000年,大马製造业的占比个別为26.9与30.9%,可从2010开始,已停滯于24%上下,比高收入国的韩国的31%还低。尤有进者,大马製造业的增值也远低于韩国或台湾。此点,也反映在我国的进出口结构与素质中。这个结构决定了大马得靠农矿產品的出口,来维持內需。问题就发生在,农矿產业创造不了多少体面就业机会,也不是大多数大专生所欲进入的行业领域。
结果是,这些大专生因多是学非所用,非市场所需,便只好由政府来吸纳。这几年来,公共部门的增长率,均高达10%上下。
它突出的信息是,政府债务將会有增无减,且未来收入更少(因缺少生產性投资)。若油尽气枯,政府自也当然破產。尽管出台了消费税与合理化补贴,也只是治標不治本,而且消费税也走不远,因大马人普遍上已债台高筑及薪资停滯不前。一句话,缺乏高生產力、高增值的工业基础的债务推动型消费经济,是难以为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