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行4年
亚航惨况最怵目惊心
亚航惨况最怵目惊心
虽说大马交易所自2013年起积极推广借票卖空,但在4年后的今天,许多投资者仍然对卖空一知半解,也没有兴趣了解,原因是交易所至今只为大机构开启卖空大门,散户仍被拒于门外。
散户不允参与
交易所之前曾透露,禁止散户参与借票卖空主要是考虑到相关市场仍小,且交易条件对散户不友善,不适合开放给散户。
然而,不参与不代表没有关系,理由很简单;若大机构在小股东毫不知情下大量沽空一家公司的股票,散户的财富就很可能受到波及,甚至造成惊慌抛售,蒙受没有必要的亏损。
最好的例子当属亚洲航空(AIRASIA,5099,主板贸服组)。
在2015年初,当时股价还稳站2令吉80仙以上的亚航,突然被一系列坏消息缠身,其中又要以来自香港的GMT机构所做的系列指控最受关注,包括指亚航账目作假,盈利无法维持,将违约等等,这一连串消息造成亚航股价崩盘,同年8月杪甚至一度重挫至79仙,许多小股东惊慌断臂而逃,损失惨重。
巧合的是,在GMT造乱期间,亚航股票也突然惨遭投资机构大量沽空,令人有无限遐想。
不过,在连串坏消息结束后,亚航突然间又涌现诸多好消息,包括可能私有化,将高价脱售租赁臂膀,业绩预计大好等,使股价谷底反弹,结果不出一年内就又攀上2令吉80仙;这一来一回,让当时趁乱狙击亚航股票的投机客高唱丰收,却让不明就理的小股东寝食难安了好长一段时间。
从上述例子中,我们可以得一个重要结论;即交易所虽提倡“有序(orderly)”
卖空,大机构却未必愿意遵守,还可能透过制造虚实难辨的利空消息来达到获利目的,造成市场短暂失序,毕竟这些大机构往往正是各种财经消息的主要源头,尤其是来自外国的消息,交易所往往很难管制。
正是这样一个忧虑,让交易所鼓励借票卖空的举动,成了老老实实做投资的散户们的阴影,挥之不去,毕竟没有散户愿意看见自己持有的股票成为狙击客的目标,却又无力扭转沽空客越来越多的事实。
修正借票卖空2大重点
交易所在上月杪修正的借票卖空和协商借票(SBL-NT)框架,一共有两大重点,包括:
1.放宽卖空价
新框架下,卖空客能直接以“最低售价(best ask)”
下单,不再是之前规定的“高于最后挂价(higher than last done price)”。
要解释两者的不同,以实际例子做例会更易明白,就用人人皆知的马来亚银行(MAYBANK)吧。
框架调整前,若马来亚银行目前的最高出价(Best bid)是RM8.00,最低售价是8.01,最后挂价是RM8.00,那么,沽空者在脱售马来亚银行时必须把价钱设在RM8.01或以上,但即使Best bid和Best ask不变,最后挂价却升至RM8.01,沽空者在下单时也必须把售价调高至RM8.02,即所谓的“高于最后挂价”。
但在框架修改后,只要best ask依然是RM8.01,那即使最后挂价是RM8.01,沽空者也能以RM8.01下单,不再受“高于最后挂价”条例限制。
总的来说,交易所依然禁止沽空方直接把票卖给最高出价方,避免股价因沽空而狂泻,只是稍微放宽了卖空限制,让沽空方更方便下单(框架更改前,股票最后挂价不断变化让沽空方较难下单,造成诸多不便),强化交易效率。
2.提升借票补仓弹性
股市中,卖方无法履行递票(Delivery)责任,或买方无法履行付款责任,称之为“失败交易(Fail Trade)”;交易所今次对协商借票框架所做的调整,主要是增加借票补仓途径,降低补仓成本。
不过,鉴于现有卖空规则下,沽空方原本就得先借到票后才能开始卖空,“失败交易”风险相对低,故交易所今次修改借票条例,估计是为了让投资者更容易弥补下单失误(文告里有说到这点),如不慎无票沽空,可透过借票方式弥补过失,非被迫以更高价从公开市场买回等量股票,这能够将下单失误的亏损减至最低。
无论如何,由于科技进步使下单系统能自动限制无票卖空交易,故这类失误的发生几率如今已降低许多。
但需补充的是,鉴于借票能够以抵押方式进行,故一旦发生抵押品价值下跌,借票人又无力提供新资产时,亦可能衍生失败交易风险。
其实,借票补仓模式一直都存在,但原本只能透过交易所属下中央借贷机构(CLA)进行。条例修改后,获交易所批准的合格投资者,将能透过有牌代理,向其他合格投资者藉票补仓,简单来说就是多了一种借票补仓途径而已。
2013年借票卖空修正指南
在2013年公布的借票卖空修正指南中,交易所为能被卖空的公司订下几个标准,重点包括:
1.必须在3个月时间里维持至少5亿令吉市值
2.股票的公开流通量至少达5000万股
3.过去1年的月均成交量至少100万股
新上市公司若想成为被卖空公司,必须:
1.市值至少占富时全股指数的2%以上
2.必须成为综指成份股
3年卖空量暴增8倍
截至上周,获交易所允许卖空的上市公司合计达237家,占马股上市公司约25%,对比2006年的70家也明显增多;另外,借票市场和卖空交易规模也快速膨胀中,前者在过去3年半时间里涨大近8倍,由6亿增至49亿令吉,后者则由原本的每日几百万令吉交易价值,增至数千万令吉,显示大马卖空市场正快速成长中。
237股可卖空
交易所资料显示,月初至今,马股每天平均有介于2000万至4000万令吉的股票被卖空,但只占日均交易值0.7%至1.3%之间,规模仍不算大。
截至上周四,过去10天卖空市场里较显眼的是IOI产业(IOIPG,5249,主板产业组)遭沽空1747万股,沙肯石油(SKPETRO,5218,主板贸服组)则被沽出778万股,有趣的是,一些甚受市场看好的中资本股,如德达飞讯集团(DSONIC,5216,主板贸服组)、嘉登控股(GADANG,9261,主板建筑组)及WCT控股(WCT,9679,主板建筑组)等,亦屡获沽盘缠上,显示一些机构在股价快涨时趁机沽空,博回调时获利。
有兴趣知道哪些公司可被卖空,或哪些公司被频密卖空的读者,可在大马交易所官方网站里找到相关资料。
交易所“抢客”“稳市”求平衡
实际上,借票卖空一直是个深具争议的课题,且向来贬多于褒,更被判定是多次股市崩盘的元凶;那么,既然明知山有虎,交易所何以偏要向虎山行呢?
说白了,就为抢客。
常是崩盘元凶
卖空固然不受许多散户欢迎,但对于掌握亿万资金的投资机构来说,卖空却是另一种能带来可观回酬的投资模式,故深受大机构喜爱,大马交易所既然立志成为东盟之最,就必然得认真看待国际投资机构的喜好,认真看待卖空,因一昧禁止卖空只会让投资机构转战其他允许卖空的国家,使“客源”白白溜走,毕竟许多先进股市都允许卖空,条件还比大马更宽松。
顶着落在人后压力的交易所,只能竭尽所能地在“市场秩序”和“吸资”中划一道平衡线,以盼在吸引越来越多资金光顾马股之余,也别让一些嗜血的资金搞坏马股秩序,这就是交易所何以允许卖空,却附上诸多限制。
只不过,为了让卖空更具吸引力,交易所未来很难不选择继续放宽卖空限制,否则将很难与其他国家更宽松的卖空制度竞争。
一旦卖空条例继续放宽,马股受国际狙击手偷袭的几率也将跟着增加,这是无可避免的事,也是沽空所衍生的最大风险。国际狙击客心狠手辣,常会在市场动乱时藉卖空制造恐慌,趁火打劫,几乎多数允许沽空的先进股市,都曾遭这些大鳄落井下石,被掠走大量财富。
在2011年欧债风暴期间,欧洲多个主要股市都曾遭狙击,连连暴跌,引发市场恐慌,后来为降低危害,几个国家同时宣布全面禁止沽空金融股,才慢慢逼退狙击客排山倒海的攻势;可笑的是,这也是各国多年来惯用,也似乎是唯一能用的伎俩,市好时大方允许沽空,出问题时才收回成命,平息市场怒火。
实际上,大马也曾在1996年允许卖空,却在短短两年后,便因金融风暴而宣布全面禁止卖空,直到2006年才重新允许卖空。
就学术眼光来看,允许卖空固然有其好处,这包括有助避免资产价格过度膨胀,易于投资者拟定护盘策略,进行多样化交易,深化股票回酬效益等,但鉴于资金市场本性贪婪,卖空亦很容易引发问题,如加剧或引发股市崩盘,迫使当局得耗费一番功夫来重建市场信心。
由此可见,允许卖空俨然是双面刃,好景时欲分割“卖空”这块大饼,不景时自然也得承受恶果。
大马交易所欲戴王冠,必承其重。
卖空是危也是机
总的来说,在一个越来越容易卖空的市场里,股市越来越波动是可以预见的事;对散户来说,这是危也是机,就像有人在亚航崩跌时损手烂脚,有人却以贱价得票,笑到现在。
只是,散户偶尔尝到甜头,并无法消除放宽卖空限制让大户更有优势的忧虑。
鉴于获准卖空的都是大型投资机构,市场难免会担忧鼓励卖空等于变相鼓励这些大机构强强联手,毕竟这类机构很多时候联合持有许多上市公司的大量股权,一旦合作起来,以藉票之名互相转移股票,要影响股价起落并不难。
当股市剧烈波动时,这些极具影响力,获准卖空的大户就能享尽好处,左右逢源,却苦了一般循规蹈矩的散户,这就是何以在资本市场中,钱多就是真道理,大户总是笑到最后的那一群。
虽然交易所目前限制个股的总卖空数额不能超过总股本的10%,多少限制了下行风险,但其实当市场情绪紧绷时,这10%的潜在卖压足以令人心寒。
上述限制下,一旦某家公司的被沽空的股票总量达总股本的10%,便会在未来4个交易日里不再允许被卖空;另外,交易所也在卖空条例704.13条文中,保留自己当卖空造成问题时,调整规则或禁止卖空的权力,显示交易所亦不敢对卖空可能引起的问题掉以轻心。
股市交易趋复杂
为跟上国际大咖,交易所这些年都在为“深化”马股而努力,允许卖空只是措施之一,这意味目前仍相对简单的资本市场,未来相信会越来越复杂,股市也可能越来越波动。
欲在如此格局中做投资,散户其实从现在起就该做好准备,认识各种新制度对市场的影响,提前为更波动的市况做部署;否则,即使股市深化了,层次提高了,赢家也只会是大户。